楚天都市报吉木讯(记者詹璐)七岁随父亲北迁,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青春时光。 81岁时,他落叶归根,回到清华大学。杨振宁与清华大学的缘分是一生的。杨振宁12岁时,对宇宙的奥妙着迷,决定要获得诺贝尔奖。 1929年,杨振宁的父亲杨五之应邀到清华大学参与数学系的组建。 7岁的杨振宁和父母住在清华园西校区11号。那时的清华大学是人才荟萃的地方。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邓一哲家族与杨振宁家族关系密切。邓一哲的儿子邓稼先与杨振宁结为终生好友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名师云集大家齐聚一堂,学术气氛淳朴热烈,杨振宁畅饮知识雨露,探索科学奥秘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杨振宁从小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。杨无之虽然早就注意到了儿子的天赋,但他并没有鼓励,而是注重他的全面发展。在杨五之看来,养成健康的人格、学好传统文化比成为“神童”更重要。杨振宁高一时,杨无知利用暑假请来清华大学历史系高材生丁泽良,每天给杨振宁讲授孟子两个小时。杨振宁12岁时,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名叫《神秘宇宙》的书。它被书中描述的奇妙宇宙深深震撼,回到家告诉父母:“有一天我会获得诺贝尔奖。奖!”1957年,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“弱相互作用中非宇称守恒定律”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实现了杨振宁童年的“野话”。楚天都市报吉木讯(记者詹凌)七岁那年,他随父亲北上,在清华大学度过了八年的青春时光。 81岁时,他落叶归根,回到清华大学。
